返回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9章 南京的冬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深冬时节,南京接连半月都在下雪。

    纷纷扬扬的雪花随风飘落,给这座千年古都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盛装。

    街道上留着深一脚浅一脚的脚印。

    树木被雪覆盖,树枝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冰挂。

    玄武湖湖心小岛像一顶白帽子。

    清晨。

    乾清宫中。

    朱标独坐窗前,望着纷扬扬的雪花出神。

    陛下,该用汤药了。

    朱标接过内侍送来的汤药,轻轻吹了吹,却并没有立刻喝下。

    他的目光仍然停留在窗外的飞雪上,仿佛在沉思着什么。

    别人看这雪景可以吟风弄月,我看这雪景却只会胆战心惊……”

    朱标喃喃自语。

    不知道海上结冰了没有,允熥回来会不会被大雪阻隔……

    他想起了自己登基以来的种种艰难,想起自己每况愈下的身体,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疲惫感。

    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即使前路再艰难,也只能咬牙前行。

    朱标喝完了无比苦涩的汤药,站起身来,走向窗边。

    朱桢走了进来,轻声问道大哥,今天觉得怎么样?有没有觉得轻快一些?

    这三四个月,朱标一直病体缠绵,但他一向是个报喜不报忧的人。

    我身体还好吧,你不用太担心。眼看年底了,允熥有没有说他什么时候回来?

    提起这茬,朱桢就来气。

    永乐四年三月初八,朱允熥就带领大军远征日本,眼下己是十二月底了!

    八九个月的时间里,朱桢以各种理由催他回来,可他却有各种理由不回来。

    望着朱标日渐消瘦的面容,朱桢轻轻叹了一口气,臣弟再催一催他。

    朱标苦涩地一笑。

    犯不着老催他,他在日本也有正经事要办。对了,上月老四上奏书,说阿鲁台和马哈木围攻开平,不知现在又是个什么形势,老四有没有来信说?

    朱桢并没有接到朱棣的信,但是为了宽朱标的心,说道

    大哥勿忧,四哥既然没来信,那就是没什么大事。

    朱标根本放不下心来,说道

    本来老十七还可以助老四一臂之力的,结果也调到日本去了,所以蒙古人才趁机发难。

    拟旨命尚炳、济熺、朱桂、朱橞、朱植都打起十分精神来,一旦老四要调动他们,立即行动,不得延误。

    命徐辉祖挑选五万精兵,星夜北上,加强开平——大宁一线防务。

    命户部、兵部、工部筹集粮草、物资尽速送往开平。

    朱桢领命而去,走出乾清门,正好碰到朱椿。

    朱椿问道六哥,大哥今天身体怎么样?

    朱桢面有愠色,你给允熥写封信,你就跟他说,就算他有天大的事,也必须马上回来!

    朱椿不禁心头一紧,低声问道怎么了?

    朱桢长叹一口气,我瞅着大哥气色不大好,刚刚跟我多说了几句话,就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我怕……

    朱椿狠狠跺了跺脚,“哎!愁死了!我这就写信给允熥。”

    朱椿心急两头慌。

    允熥离开得太久了,也不知道在日本那边的事何时才能了结,老大病了这么久,万一不测,允熥却不在南京,那可如何是好?

    朱标在宫中来来回回踱着步,心中焦虑不安。

    阿鲁台和马哈木围攻开平意味是对大明边境的严重威胁。

    南京的雪下得都是如此之大,漠南、漠北的雪下得有多么大就不问可知了。

    每到这个时候,蒙古人就会拼了老命南下。

    他暗自祈祷,希望老四能够守住边境,抵御住蒙古人的铁骑。

    第二天,一封来自北平的紧急奏书送到了朱标手中。

    朱标拆开一看,心中一沉。

    奏疏中报告了开平的战况,朱棣率军与蒙古鞑子大战了一场,暂时挫败了阿鲁台和马哈木的围攻,恐怕还会有更大的仗在后头等着,急需兵马钱粮增援。

    朱标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朝堂上,众人议论纷纷,有人主张增派援兵,针尖对麦芒,还以颜色;

    有人建议和蒙古人和谈,用开放贸易的办法减少两国之间的冲突。

    双方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

    茹瑺说道现在日本的军队实在太多了,应该速调宁王回大宁!免得鞑子乘虚而入。

    朱标道依照太子所请,宁王移镇日本了。

    大臣们闻听此言,纷纷问宁王移镇日本,宁藩怎么办?

    朱标道改由蓝玉镇守大宁。

    大臣们都说有蓝玉镇守,自然放心,但大敌当前,远水不解近渴啊!

    朱标沉默片刻,眼神坚定地说道:“朕决定派遣徐辉祖率领五万精兵驰援开平,务必击退敌军!同时,派使者前往蒙古,尝试和谈。”

第89章 南京的冬天(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